公共体育广告.jpg
少儿体适能训练暑期爆火,运动“必修课”还是“智商税”?
2024-08-01 14:15: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来!手叉腰,脚后跟微微抬起,用脚尖跳!”“从跳箱上跳下来要双脚落地哦!”……近日,南京一家体适能训练馆内,十几个小朋友正乖乖排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个又一个动作。今年暑期,各类少儿体适能训练异常火爆。体适能训练到底是运动“必修课”还是“智商税”?记者进行了探访。

改善儿童缺乏运动状况,保持运动量非常必要

“体适能不等于体能训练。”南京一家体适能训练馆教练卢颖告诉记者,青少儿体适能包括身体健康运动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在锻炼孩子平衡、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孩子专注力、意志力。而在该校体适能课程课表中,涵盖了感统训练、跑酷、篮球、跳绳等项目。

缺乏锻炼,是当前不少儿童面临的问题。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科学研究院教练员黄霄汉解释,体适能被视为专项体育训练的基础,可以先为儿童身体状况打下基础,再逐步过渡到专项训练中,“现在不少小朋友运动时间不足,运动场景一般就在小区、游乐场等,相对单一,体适能训练不失为一种补充。”

“运动一定是有好处的。”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屠静芳在门诊中发现,很多家长因孩子过于矮小、食量偏小等问题前来咨询,共性之一就是这些孩子不愿意运动。“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发育,还可以提高运动神经系统功能,为孩子智力发展打下基础。”

“我家孩子从3岁开始一周两节去上体适能,现在已经快2年了,运动能力确实比同龄小孩强不少。”记者在奥体附近某少儿体能运动馆遇见了正在等候孩子下课的王女士,她告诉记者,原本只是想把孩子送来机构“放放电”,让家长轻松一些,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便打算后续让家中小宝长大些也来上课。“体能、运动能力上去了,后面再打算送他去学篮球。”

为了避免“小胖墩”越来越多,保证运动量十分必要。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中提到,学生每周至少进行3天增强肌肉和(或)骨骼的运动,积极参加跑步、打球、健身操(舞)、跳绳等简便易行的运动,促进运动日常化。

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些体适能课程提供“上门训练”服务。“上课地点客户可以任选,小区楼下、附近的公园或是其他开放场地都可以训练。”体适能教练严欢告诉记者,暑期天气较热,不少家庭对上门训练较为感兴趣,“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需求开展素质练习,解决肥胖、无力、协调等问题,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黄霄汉认为,体适能训练强调系统性和专业性,要根据幼儿年龄、运动能力等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再细分来讲,体适能运动会针对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协调性、柔韧性等各类身体素质的需要做综合训练,“过早专项训练容易产生职业伤病,比如一些单向运动容易导致高低肩、高低髋等问题。”

低龄化趋势明显,体测考试加剧运动焦虑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体适能课程幼儿化趋势明显,甚至有2岁孩童开始“卷”体适能。不少机构开设的“幼儿体适能班”,招生年龄门槛只有2岁。

“我们最小的小朋友是2岁1个月的,但这种年龄较小的孩子上课,需要家长一起参与。”在南京市雨花客厅附近一处儿童运动综合馆,前台工作人员介绍,机构招生并没有特别的年龄限制,只要低龄儿童能听得懂老师指令,会模仿老师动作即可。课程前期建议家长一同上课,帮助孩子熟悉环境和老师,一般几节课后就可以独立上课。

对于2岁左右幼儿是否可以开展体适能训练,业界并无“标准答案”。屠静芳建议,一般两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心肺功能、脊柱骨骼等都没有发育完善,这时候应以养成运动习惯、建立运动规律为主,可以多爬行、翻身,带孩子在户外走一走,或在家人辅导下爬楼梯。

“不少孩子因为有幼升小或是小学体测的需求,所以会选择报班练习体适能。”一家以跳绳为主攻方向的体适能训练馆教练王鹏说,南京一些小学在入学测试时会考查学生的跳绳水平,因此许多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习,还有一些学员是因为中小学体测中跳绳成绩不佳,选择报班学习。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六年级男生跳绳满分标准为一分钟157个,女生满分标准为一分钟166个。

“在我们训练馆,有不少学员一分钟可以跳绳200多个。”王鹏指着一面墙上的“光荣榜”,30秒103个、30秒112个的成绩比比皆是,“在规范动作,养成运动习惯之后,许多孩子慢慢喜欢上了跳绳这项运动,甚至能在各种大小型比赛中展示运动技能,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就感。”

专家提醒:并非人人适合,也要关注机构资质

“我前段时间带孩子去上过体适能的体验课,最后还是觉得不适合他。”家长林女士的孩子从小就气管比较敏感,跑得厉害就会咳嗽,孩子几次体验课结束后都会剧烈咳嗽,林女士最后决定放弃。“而且我也看不出这些课程的专业性,看起来和小朋友在户外爬来爬去、跑跑跳跳没有太大差别,那为什么要花一二百元一节课去上课呢?”

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屠静芳说确实有一些疾病的患儿不适合运动,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胸闷、心悸等问题的儿童,还有患呼吸系统疾病者在运动后会加重原本病情的,都不建议过度运动。家长应遵循孩子生理特点,循序渐进培养孩子运动兴趣。

同时,专家认为,过早进行柔韧性训练,对年纪过小的幼儿来说,对其器官发育和肌肉发育都将有不良影响。比如体适能机构里让孩子从高处障碍物跳下、前滚翻,或舞蹈班里的劈叉下腰,这些动作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太适合初学者或非专业人士,否则可能导致骨骼错位变形或关节疼痛,影响后续生长发育。

屠静芳提醒,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身体都有不同特点。3—6岁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发展的黄金期,可以学平衡车、自行车,着重锻炼身体平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攀爬类运动、跳绳也是比较好的选择,但不太适合对抗性强、竞争性强的项目。6—12岁可以开始简单的对抗运动,比如跆拳道、击剑等,也可以通过游泳和跑步等运动发展快速力量、有氧耐力等。

体适能教练是否需要相关资质证书?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指出,课外体育培训的主要执教人员,均需持以下至少一种职业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等。

记者了解发现,当前少儿体适能培训相关的资质证书种类不少,常见的有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院颁发的CISS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证书,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颁发的青少年体能训练指导证书等。“资质证书还是比较好考的,考察内容比较基础,通过率很高。”一家体适能训练馆教练说。

黄霄汉建议,如果要选择体适能机构,也应仔细甄别机构和教练资质。考察场馆设施安全性、应急能力,是否有AED等急救设备。

“还有特别要提醒的是,家长不必跟风为孩子报班,而要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黄霄汉说,不能把孩子往机构里一扔了之,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综合作选择。也不能单单依靠体适能课程帮助孩子运动,每周只靠一两节课程无法满足孩子正常发展,运动还是要融入生活当中,家庭配合十分重要,家长也可以多多参与进来,感受孩子的课程内容,一起在课后将这些内容转化为生活场景中能应用的运动游戏。(记者 蒋明睿 程晓琳)

标签:运动量;运动状况;运动发展
责编:张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