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不能存够骨量,到老了可能就会因为骨量“余额不足”,而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储骨量,不用很费力也能做到,而且跟存钱同样高回报。“存骨量”就像“存钱”,老来受益。年尾将至,您的“骨量账户”今年存了吗?
骨质疏松症人群,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中国大妈已经成为骨质疏松的主力军。调查显示,我国 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预计未来30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将高达2.12亿!此外,我国低骨量人群也很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对骨质疏松的定义为: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美国国立卫生院(NIH)2001年对骨质疏松症的重新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另外还有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症:静悄悄的流行病
患有骨质疏松症人的骨骼就像是被白蚁侵蚀过的房屋框架,脆弱的骨骼最初不会造成疼痛,大多数人直到骨折才意识到自己的骨骼已经脆弱,但不幸的是,等到骨折发生,想再让骨折重新变得强壮就比较困难。
对于骨质疏松症病人来说,最常见的脆性骨折是腕部骨折、椎体骨折和髋关节骨折。其中髋关节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危害最大。髋部骨折发生后,身体条件许可的可以行手术治疗会大大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而无法手术或手术效果不好者需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这些并发症直接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以下骨质疏松症状,你有吗?
(1) 疼痛: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一般骨量丢失30%以上即可出现骨痛(骨质疏松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时加重。
(2) 骨骼变形: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3) 骨折:脊椎、腕部和髋部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一般骨量丢失37%以上时即有可能发生骨折。
(4) 腿抽筋、出虚汗:如果仅仅是普通的小强度运动就引起小腿肌肉的痉挛,就要质疑是否有缺钙或是骨质疏松症倾向了。此外,体内缺钙使体温调节中枢容易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在寒冷的冬天,人在入眠的时候容易出虚汗或冷汗,很可能就是因为钙营养不足引起的。
(5)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运动可以防治骨质疏松,是真的
机械应力引起骨的应答以及骨功能性适应外力的能力早在19世纪末已被发现。机体在运动过程中地面的反作用力、不同肌肉、肌腱间相互牵拉产生的拉力、切力以及挤压力均能对骨骼产生一定的刺激,这些机械应力提高了骨的强度及生物力学特性。激素与骨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雌二醇、甲状旁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其中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宜的运动不仅能够产生机械刺激促进骨形成,还能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雌激素的水平,进而起到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通过运动存骨量,什么时候都不晚
青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成年人90%以上的骨量是在青春期结束前积累的,因此,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水平对成年后骨峰值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有着重要影响。适宜的运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骨骼发育,提高骨量、骨密度、骨宽度等骨形态学指标,为成年后高骨峰值的获得及骨质疏松的预防奠定基础。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骨量通常在20-30岁之间达到峰值,锻炼等外部因素在骨量和几何参数的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通过体力活动不能获得骨量,但可以有效防止骨质流失。
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IAMS)和其他机构建议进行有一定强度要求的运动锻炼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这些运动包括较大强度运动,如跳跃、有氧运动、跑步和力量训练。
·青春期,跑步和跳跃等高强度运动、力量训练均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
·中年阶段,力量训练对减少骨质量和骨密度的损失也是有效的;
·老年阶段,特别是对绝经前女性来说,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的结合,可预防老年骨质流失,平衡练习和柔韧练习可预防跌倒。(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黄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