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里,小人鱼为了王子用声音交换了双腿,从此“她觉得每一步都好像是在锥子和利刀上行走”。如今,这种“刀尖起舞”的痛苦竟然因为小小的“拇外翻”出现在了真实的生活中!拇外翻又称“大脚骨”,指的是拇趾第一跖趾关节向外偏移,在内侧形成的骨性凸起,又称拇囊肿。数据显示,我国拇外翻的发病率约12%,在每个女性的一生中,至少有20%的可能患上拇外翻。如果你喜欢穿高跟鞋的话,那么发生拇外翻的可能将会更高哦。
1.拇外翻的成因及症状
拇外翻的病因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因素:遗传、先天韧带松弛等。后天因素:外伤、足弓塌陷、穿鞋不当等。这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现代爱美女性的必备品——高跟鞋。它能够修饰腿形,拉长线条,几乎是现代爱美女性的必备单品。但是在带来时尚、性感的同时,高跟鞋,尤其是那些尖头、细跟的高跟鞋,使我们拇外翻的风险呈几何级数增加。
正常状态下,我们拇趾与其它脚趾并列向前。那些窄小的尖头高跟鞋是十分伤脚的,因为我们的脚趾在鞋内会受到明显的挤压。在行走时,高跟鞋会让我们的脚尖先着地,拇趾会因为身体重量压迫向小趾方向偏斜,甚至与第二趾交叉、重叠。这样,我们拇趾的内侧韧带组织就会松弛,关节半脱位,籽骨也容易出现脱位,拇趾稳定性降低,出现拇外翻。
拇外翻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恶化时会有以下症状:疼痛或酸痛;发红和肿胀;有灼烧感;有麻木感;行走困难。当穿挤脚趾的鞋子时,例如有紧身鞋头或高跟的鞋,最常出现以上症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症状。此外,长时间站立可能会加重症状。
2.拇外翻的危害
首先,带来疼痛。行走时疼痛,第一跖趾关节处发红或发炎。其次,拇囊炎。拇外翻的发生,会导致第一跖趾关节受力增加,长期受压会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积液等,导致拇囊炎。长期的拇囊炎还会导致骨刺形成,加重症状。最后,改变你的步态。拇趾挤压其它脚趾使其偏斜,相互骑跨,使足的形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关节、肌肉,最终影响步态。脚是根基,又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3.拇外翻的评估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拇外翻呢?笔者给大家做个简要的说明。首先要知道两个名词:拇外翻角度(HVA)和跖骨间角度(IMA)。
拇外翻角度(HVA):小于15°属于正常;15°-20°属于轻度;21°-39°属于中度;当大于40°的时候就属于严重程度了。
跖骨间角度(IMA):小于10°属于正常;10°-11°属于轻度;12°-17°属于中度;当大于18°时就属于严重程度。
4.如何预防及纠正
拇外翻一定要尽早处理,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应首先避免经常穿高跟鞋出行,如果可以的话,带一双鞋头宽松的鞋子作为备用,鞋跟不要太高,使足趾在里面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压力。
其次,鞋子不要太紧。想要预防拇外翻,在鞋子选择方面就一定要多用心,尽量不要选择太紧的鞋子,因为太紧的鞋子穿起来会很不舒服,而且容易挤压脚趾,时间长就会变形。
然后,每天晚上用热水泡一泡脚,对于脚部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用温水泡脚20分钟左右,这样能够缓解脚部的肌肉紧张,避免出现痉挛之类的问题。
最后,每天可以坚持做赤足运动,这样的运动对于加强脚底部的肌肉力量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可以用手指每天将拇趾向内侧摆动一下,这样的做法对于预防拇指外翻是比较有帮助的。
纠正训练,对于轻度拇外翻人群效果较好。
拇收肌筋膜松解
这块肌肉的作用是内收和屈拇趾,如果它紧张就会把我们的大拇指向外拉扯,加重拇指外翻的情况,松解拇收肌可以很好地改善拇指外翻,当然也要配合着后面的一些其它动作,综合去训练效果更好。松解这块肌肉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踩网球或者筋膜球。让网球或者筋膜球顶在下图的绿色区域,来回缓慢用力地揉搓。
大脚趾激活
激活大脚趾的目的在于重建我们塌陷的足弓。坐在椅子上,用弹力带套在我们的大脚趾上,使其具有一定的张力,同时大脚趾紧紧地压在地面上,然后只需要我们从椅子上缓慢起身再缓慢坐下,在此过程中保持大脚趾紧紧按压地面。
打开你的脚趾
顾名思义,就是打开脚趾头的肌肉,你可以坐在椅子上,膝盖弯曲大约90度,接下来尝试像下图一样(从左至右),往上翘起大脚趾,尽量尝试打开脚趾头,再把小指与大脚趾轻轻地压在地板上。
还可以使用我们的手指来帮忙,像这样打开我们的脚趾。
站姿抬脚尖提后脚跟
站姿核心收紧,脚尖抬起,接着脚后跟慢慢抬起。
站姿脚趾内扣
脚尖翘起,接着脚趾内扣收起。
单脚支持踩踏
单脚放在支撑物上踩踏,另一只脚抬起脚跟。保持身体的整体稳定,脚趾发力向下用力。
压脚尖
屈膝蹲下单脚支撑,向前下压大脚趾,感受到酸疼就保持住。
脚趾抓毛巾
单脚支撑,另一只脚抓毛巾,同时保持平衡感。支撑脚也要用力去扣紧地板。
以上这些训练日常都可以在家完成,每组15-25次,2-3组即可。这些动作对纠正拇外翻非常有效,你可以来试一试。动作前后做一下对比,如果能拍一下前后的对比照片就更好了。
温馨提示,平时要穿合脚、舒适的鞋子,行走一天后做适当的泡脚放松。如果足部症状无论怎么放松,症状都不见好,一定要及时就医咨询。
(每周三出版)江苏省体育局
联合出品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鹿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