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卫融合精准服务让市民受益
2024-03-19 14:27  来源:中国体育报    
1

在成都第一骨科医院青羊新城院区,走出3楼电梯,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的招牌就映入眼帘。正值下午上班时间,中心内人来人往,好几位年轻人在医师和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正在进行运动风险筛查与康复训练。

“花了一个多小时,做完了一般体适能评估、运动心肺测试、等速肌力测定、步态测试等近10项测试,得到了一份详尽的运动处方。”今年26岁的成都市民王曼是一名跑步爱好者,经常参加各类马拉松比赛。为了在安全范畴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她在跑友的介绍下做了一次全面的运动体检和风险筛查。“运动处方为我量身定制了最合理的跑步提升指南,我一定按照处方上的要求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王曼说。

运动处方“剂量化”

近年来,随着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大众运动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但随之而来的是部分人群因为不知道如何科学健身而导致运动损伤增多,因此提供方便有效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成为群众的普遍需要。去年,“文体惠民”列入了成都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之一。成都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放进医院”,共建了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西区),以百姓有切实需求的跑步和三大球为核心,开设了运动处方门诊、运动康复门诊、运动损伤综合门诊及多学科协作门诊(MDT)等特色门诊,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更高水平的科学健身公共服务。

成都市全民健身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指导市民科学、安全、有效地开展运动锻炼,让更多热爱运动的老百姓受益。近年来,成都健身氛围愈加浓厚,锻炼身体的市民越来越多,但很多市民不知道该如何科学健身、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甚至给自己带来运动损伤。全民健身中心利用骨科医院的优势,帮助市民做好运动前中后的风险筛查和指导干预工作,通过运动处方将运动“剂量化”,指导市民科学健身,从而真正实现运动促进健康。

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西区)成立后,按照“健康信息筛查-医学检查-运动风险评估-体质测试及评价-运动处方-运动干预指导+运动康复”的闭环模式,为市民提供运动前损伤预防、运动中能力提升、运动后康复干预的一站式科学健身指导及医疗服务。包括开设国民体质监测服务、运动体检服务、慢病人群健康管理及运动处方制定、三大球与跑步特色门诊服务、青少年生长发育门诊服务、体考特色门诊等。

特色门诊促进体卫融合

为什么会选择三大球、跑步为核心开设门诊?成都市全民健身中心对全市热门运动项目做了调查,并结合此前医院常见病种和病种人群,发现市民在跑步、足球、篮球、排球包括羽毛球等项目上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较多,尤其是踝关节、膝关节、手指等部位损伤情况普遍,因此特意开设门诊。

在成都第一骨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唐晓俞看来,成立中心,开设三大球、跑步门诊,是体卫融合的体现,将运动队的队医、教练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从过去只针对运动损伤后的人群进行治疗,到现在运动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全程干预,这对医生而言也是一种观念转变。

“以前我们主要对运动员服务,但现在向所有市民敞开了大门。”唐晓俞说,在中心团队中,有不少医师此前都是各项目国家队的跟队队医,为苏翊鸣、陈梦、徐梦桃等体坛名将及中甲联赛职业球队做过医疗保障服务。此外,运动心肺测试所配备仪器,更是众多NBA球星都曾使用过的“同款”黑科技,可呈现人体从静息状态到运动峰值再到静息状态的气体代谢、心率、血压、氧饱及心电图等一系列指标变化。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指引下,成都体卫融合工作不断深入,涌现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助力市民体质不断提升。早在2021年,成都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和成都体育学院就共同建设打造了全国首个“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去年,成都国民体质监测人数达12.5万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494名、社区运动健康师2000余名,下沉社区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上千场次,促进“人人爱健身”向“人人会健身”转变。

同时,成都还积极建设区县级、镇街级、村社级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形成了“1+23+N”的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将国民体质监测成果充分运用到促进市民健康工作中,逐步实现从体质监测到运动干预指导服务,将健康送到市民身边。

标签:
责编: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