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扬子晚报》与江苏省体育局合作推出了每周一期的全民科学健身专版。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全民科学健身专版“茁壮成长”,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关注与好评。
十年前,《扬子晚报》 “我健身”专版推出了第一篇健身科普文章,自此开启了体育健身的科普之路。十年来,版面坚持每周推送一篇原创科学健身文章,近五百篇共百万余字的原创体育科普文章撰写量,让百姓通过专家通俗易懂的解读了解科学锻炼知识、并能及时了解体育行政部门有关全民健身战略的政策导向。专版自创立以来,累计发行五亿七千余万份,浏览量突破十二亿,并先后被中国体育报、新浪网、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转载,在积累了一批忠实读者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也是支撑着我们坚持十年旅途的最大力量,更是自专版创办之时便抱持的坚定信念。
十年来,科学健身专版涵盖了包括科学健身理论素养、运动促进健康方法、运动技能提升等丰富多样的体育科普内容。专版作为大众获取科学健身知识的便捷渠道,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体育科普主题,如走进“长寿之乡”南通如皋,探寻百岁长寿老人的健身之道;开设“健身达人”板块,挖掘省内健身达人的典型案例,以具有感染力的真人健身事迹传达科学健身方法并展现健身对健康的有益影响;设立“专家互动”环节,每期针对收集到的读者提出的健身问题,邀请专家进行答疑,从而高效、精准地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健身困惑。另外,专版作为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领窗口,根据政策导向开辟相应专题,如推出“三下乡”、“8·8全民健身日”等特色专题,结合全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推出“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解读专题,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居家健身战‘疫’”专题科普文章,邀请奥运冠军参与居家健身示范宣传,借助体育明星效应推广居家科学健身。十年之间,作为科学健身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成为观察百姓健身需求的眼睛,成为倾听大众健身困惑的耳朵,成为发出科学健身知识声音的喉舌,十年如一日地传递权威、科学的健身知识。
十年来,科学健身专版文章的推广形式也在发生改变。从纸质报纸的发行,到数字报网站的建立,再到“紫牛新闻”APP手机客户端的推出,以及“乐动族”、“名医团”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诸多平台,实现多媒体的同步推送,使全民科学健身专版的影响力如同春风中的枝叶一般愈加茂盛。百尺竿头思更进,扬鞭策马自奋蹄。当《扬子晚报》与江苏省体育局合作迈入创版的第十一个年头的时候,科学健身专版也站在了一个历史性的关口,融媒体时代的席卷而来,带来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绝佳契机,但同时也是更加巨大的考验。全民科学健身专版仍将不断尝试创新健身科普知识的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方向转变,为读者提供内容更为丰富、可读性更强的健身科普内容。但即便历经时代变迁,见证科技变革,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一线体育科研、科普工作者的初心,那就是让科学健身知识深入亿万人心,将推动全民健康的使命负于双肩、砥砺前行。
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熊伟:“把科学健身送到百姓身边”
全民科学健身专版十周年之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熊伟。
熊副局长表示:“全民健身,科学护航。‘十年磨一剑’,科学健身专版从2012年创立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是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推动全面健身发展的十年;是广大城乡群众健身需求快速增长变化的十年,是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的十年,是健康江苏和体育强省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的十年。十年来,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平方米增长到3.1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35%增长到40.3%,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从92%增长到93.1%。十年来,专版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使命,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聚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切实强化服务群众公益理念,积极履行‘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责任担当,为城乡群众提供了大量权威的健身知识和丰富快捷的健身资讯,成为值得老百姓信赖的运动‘宝典’,为传播‘运动是良医’理念、倡导良好生活方式、营造浓厚健身氛围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全民科学健身专版对建设和完善江苏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和意义,熊副局长表示:“科学健身指导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版针对‘不会健身、不敢健身、健身伤身、难以坚持’等群众日常健身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广泛调动体育、医学、媒体等多行业力量,积极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资源,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健身知识和运动指导,作用特别重大。特别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专版充分发挥融媒体资源优势,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送到千家万户和百姓身边,必将有效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健身需求,显著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描画‘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新图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苏省体科所许浩:“让百姓轻松学会科学健身”
全民科学健身专版的内容主要由江苏省体育局的体科所“生产”,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为专版“深耕细作”十年的江苏省体科所群众体育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许浩。
谈到科学健身专版的创办宗旨,许浩表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借助这一科普宣传平台,及时反映政府不同时期全民健身战略政策导向的变化,向公众传达政府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一些具体信息和措施。二是通过专家撰写的科普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掌握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解决群众想健身而不会健身的矛盾。”
10年来,科学健身专版题材广、话题多,深受读者喜爱。对此,许浩表示:“报刊是新闻类出版物,因此我们所选的文章不仅要有科普性,还要有时效性。前者是指针对最常见的锻炼项目中最容易出现的难点问题,运用通俗语言为读者答疑解惑;后者是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热点话题开辟特色专题,如结合全省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推出‘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解读专题,在抗疫期间推出居家健身战‘疫’专题等。”
科学健身专版既要解答深奥的科学问题,又要通俗易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许浩表示:“用老百姓能看懂的语言去解读科学原理。同时由于版面的限制,因此要求文章突出重点,文字简洁,切忌空泛,要有‘干货’,使读者易于上手,学以致用。”
忠实读者黄德昌:“科学健身专版让我‘动’起来”
“《扬子晚报》的健身专版这十年来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谈起已经创办十年的科学健身专版,75岁的黄德昌充满了感情。
黄德昌老人家住南京江宁区金盛花园。“我记得当时刚满65岁,觉得身体情况不是太好,老是这里酸或者那里疼。5月的时候,我看到了江苏省体育局和《扬子晚报》推出了健身专版,第一期内容登的就是每天不能坐太长时间,否则会出问题。看了文章,我想到了自己的身体,我当时比较喜欢和家门口邻居打打麻将,每天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决定少打麻将,平时多的时间出去走走路,多动一动。”回忆起当初和健身专版结缘,黄德昌老人这样回忆。
“从此,我从走路开始,从半小时到后来能走一小时。刚开始走完后腰酸腿疼,不过咬紧牙关,想做到持之以恒。但有时心情也有烦躁时,觉得一两个月下来,无明显成效,真想放弃不练了, 可一想到身体这里酸那里疼,就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下去。终于有一天, 我的一位邻居朋友说我最近看起来精神很好,脸色也红润。我当时很开心, 从此无论刮风下雨,寒冬暑日,从不间断锻炼。历经五六年的锻炼与养生,我越走越轻松, 外出旅游爬山,我遥遥领先,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了,而且还结交了一批一起走路锻炼的朋友。”说起锻炼带来的好处,黄老十分感慨。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看健身专版,有不少有用的文章我还特意留存了下来。我觉得这个专版对读者非常有用,特别是对老年读者。我们老年人对上网并不习惯也不太懂,很多健身、养生甚至是治疗疾病的信息都是从健身专版看来的。里面既有一年四季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有老年人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还有针对比如肩膀酸痛、静脉曲张、高血压这些毛病的锻炼方法。真的非常好。”黄老说起健身专版充满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