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吕翔)去哪儿健身?这一直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随着群众健身意识的逐步增强和健身需求的不断提高,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管护治理问题成为各级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公共体育服务工作走在前列的江苏,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如何满足群众需求,下一步又将哪些新的突破?记者从10月19-21日,在张家港举行的江苏省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护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管理培训班上找到答案。
优化布局 健身设施要“数量”更要“质量”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量”的需要,还要满足“质”的需要。如何发挥好体育设施的作用,关系到全民健身工作能否有效开展。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公共体育示范区,江苏历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等工作。
健身去哪儿?自然是距离越近、越方便越好,于是社区、公园成了多数人的选择。为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在江苏各地的社区、公园随处可见的健身区域和健身设施。江苏目前,基本建成省、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据统计,到“十三五”末,江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5平方米,建成各类规模体育公园1016个、健身步道1.2万余公里,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文化体育在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百姓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两年位居全省行业之首。
管护好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是一个点多面广工作。如果说过去我们重点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今后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2020年12月28日,江苏省体育局印发《关于加强室外全民健身器材采购安装和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具体责任和要求。今年2月省体育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省城乡建设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2021年工作计划》,五大部门统筹推进江苏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护,关注、破解百姓“去哪儿健身”难题,尚属首次。用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水平。
破解难题 全省各地主管部门有妙招
健身设施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健身群众既需要种类多样、安全方便的设施器材,还需要将这些器材利用好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近年来,江苏各地区积极探索,陆续探索出不少的健身设施管护的“妙招”。
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入融合,有助于弥补体育部门在资金、技术、人等方面的缺口。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均有特色做法。比如:南京部分区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形成了长效管护机制;常州天宁区投入200万元购买第三方服务,给辖区内的室外健身设施安装了摄像头,实现了实时监控;盐城市政府2019年颁布《盐城市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无锡锡山区建成了设施管理信息平台,对全区7200多件室外健身器材进行动态跟踪,实现了器材报修、维修、统计等多重功能的集成。
值得一提的是,淮安出台了《淮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决定》,以立法形式明确体育设施建设主体、资金来源、管理责任等内容。该市针对城乡体育设施管理与维护难等问题,组织招募志愿者,参与到公共健身设施的日常管理维修中。由志愿者承担对健身器材简单的日常维修,教一些初次参加锻炼者正确使用健身器材,提高大家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感,制止破坏健身设施的行为。
智慧体育 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地方体育部门在推动工作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人手不足,尤其是县级体育部门被合并后该现象更加突出。对于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的大小设施而言,准确掌握设施信息、遇到问题快速处理,依靠传统的人工显然是落伍了。对此,省体育主管部门提出要加快智慧体育步伐,信息化管理是有效解决痛点、难点的有效途径。
智慧体育是体育发展的趋势。据悉,江苏省体育局提前布局并建成省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服务平台,并完成了基础数据的录入。待平台测试完成后,将向各级体育部门开放账户,帮助各地实现辖区内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动态管理,减少各种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定期更新和统计。
为了发挥好管理平台的长效作用,关键是要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据了解,体育部门将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对所有室外健身设施站点管理信息全盘掌控,并纳入平台管理。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类器材的位置、照片、安装时间、报废年限等多种数据都被记录在系统内,可以报修、维修监督、修复反馈,实现了对健身设施的全流程管理、监控。”
随着健身器材的升级和推广以及全民健身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健身设施的维护有了新助力。各个工作环节线上线下同步联动,直观展示该地区体育设施整体运行态势,后台管理数据全程全量记录,从而有效提升各地管护水平。
根据安排,“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加大力度补齐体育场地设施短板,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将纳入各地“十四五”重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加以推进。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抓住‘十四五’规划的有利契机,在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过程当中,使全民健身设施更贴近社区、贴近群众,更好地发挥作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健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