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广告.jpg
全民健身为全民 开拓进取谱新篇
2021-07-05 09:58: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作者:林剑 刘昕彤  
1
听新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体育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全民健身工作与其他社会事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已成为社会共识。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顶层设计明方向

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确定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全民健身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这不但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也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体育爱好者共同的节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就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医结合等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定。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启动,把健康中国战略的理念和要求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全民健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则提出,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

通过卓有成效的顶层设计,人民群众的健身意愿持续增长,国民身体素质稳步提升。

破解堵点有办法

“健身去哪儿”一直以来都是全民健身领域的“牛鼻子”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为健身群众营造举步可就的健身条件和健身环境,全国各地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升建设运营水平、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争取到2035年有效解决制约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瓶颈问题。

从北方的哈尔滨、南方的柳州、中原的洛阳到东部的青岛、西部的西宁、西南的昆明,随处可见建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的全民健身设施,天桥上的全民健身路径、污水处理厂上的冰雪运动场、校园里的气膜体育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全民健身中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从梦想变成现实。

“十三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落实《“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共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103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公共体育场、足球场、健身中心;共投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近36亿元,资助地方建设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设施、健身步道等。

创新发展向未来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将是全民健身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为满足运动健身需求,不少人把健身场所从户外“搬到”了室内,全民健身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云健身”的火爆,以亲子健身为代表的家庭体育的兴起,以及场景化健身受热捧。未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为补充,家庭健身、场景化健身等将不断发展,全民健身工作应因势利导,顺应居家健身的新趋势并使之持续发挥效能,推动形成全民健身的新业态,探索居家健身常态化开展的新模式,激发全民健身新动能。

为了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下一步,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推动体育+互联网和互联网+体育,打造具有互动交流感的线上赛事,同时统筹线上与线下,融入现代科技,推动网络赛事活动形成新业态,带动广大群众强身健体,促进健身知识的宣传和健身活动的开展,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和健身基本知识,传播健身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人们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终身健身的习惯。

标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健康中国
责编:徐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