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动故事⑨|砰砰跳动 十年回响
2025-08-11 10:21  来源:江苏省体育总会    
1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8月8日所在周是“体育宣传周”,为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江苏省体育总会策划了“我的运动故事”征文活动,受到众多健身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即日起将推出“我的运动故事”系列分享,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热爱体育运动、收获幸福美好的鲜活故事吧!

  从中学正式接触篮球起,离场前的“回家球”就成了我的习惯。投不进,便安慰自己是球场的挽留;投进了,又想奖励自己再来一次。反反复复,成了我告别球场的“拖延症”。就像这“回家球”一样,篮球于我,像一部由无数闪回片段组成的电影。总有那么关键几帧,串联起我的汗水、欢笑、挫败与成长。

  笨拙是熟练的序章

  记忆里,夏天的小县城总是闷热,蝉鸣聒噪。我抱着篮球坐在父亲的小电驴后座,在快要阴凉的下午从家直奔县委会的篮球场——这几乎雷打不动的“固定程序”,填满了我整个六年级的暑假。父亲在我面前娴熟地运着球,而我,就是那个费劲心思和力气也抢不到球的小孩。我向前一扑,球却抢先一步弹到他的另外一只手。见我急得直跺脚,父亲便耐心教我:浅浅扎个马步,重心下沉,手指用力,慢慢拍球,体会掌控的感觉。起初运球远非想象中轻松,频繁的掉球,腿酸手麻,让我倍感挫败,甚至觉得自己像个“笨小孩”。父亲却笑着说,没人一开始就能运好球,他也是从掉球开始的,“想打好,就得先咬牙把基本功练扎实。”第一次与篮球对话,它教会我:“所有熟练,都始于笨拙。”

  胜利是美妙的回响

  高中第一次球赛,我打满全场的同时得到了全队几乎所有的分数,我们男丁稀缺的文科班,在理科班头上拿下了一场艰难的胜利。场边同学的欢呼让我深深着迷,那是篮球路上第一次正式的正反馈。强烈的成就感,让我像一粒种子成功破土而出,沐浴到了第一缕的温暖阳光。此后,我更加投入地练球和比赛,U16、U18系列赛、高中联赛、大学的各种赛事……在3v3和5v5的赛场上,我奋力争取着成绩与荣誉。胜利的快感如此纯粹而强烈,瞬间便烙进我的神经深处,让我像染上“球瘾”般,更加渴求下一次进球和赢球的成就感。正是篮球,激励着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上进与突破。

  健康与情谊是篮球的馈赠

  “走,打球去!”无论是炎夏酷暑,还是寒冬凛冽,这一声召唤,便是我们的集结号。于是,汗湿紧贴后背的球衣、蒸腾弥漫的热气、呼出的团团白雾、冻得通红的手指,便成了我们记忆中最鲜活的烙印。奔跑、跳跃、对抗,每一次肌肉的发力与拉伸,每一次冲刺后的喘息,都在无声地锻造着身体。健康与强壮,是篮球给予我们最朴实无华的馈赠,是抵御疲惫与病痛的坚实盾牌。

  与健康同样珍贵的,是球场上淬炼出的情谊。我们无需多言,一个默契的空切跑位,一次心领神会的挡拆掩护,一记及时的分球助攻,都是对彼此信任与了解的无声注解。与并肩作战的兄弟们,胜利时击掌相庆,失误时拍拍肩膀道声“没事,再来”。场上的激烈碰撞与场下的嬉笑打闹,早已让彼此的身影深深嵌入各自的生命图景。

  这一次,篮球赠予我最朴实也最珍贵的礼物:健康的体魄与真挚的情谊。

  跌倒后站起是篮球的必修课

  然而,正如贺炜老师的解说词说:“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才是主旋律。”未曾经历专业训练的我,在一次次高水平对抗中被打回原形。曾经引以为傲的变向,在真正的防守尖兵面前如同慢动作回放,被预判得一清二楚;赖以立足的防守,面对更高更壮的对手时,瞬间变得形同虚设。这些冰冷的现实,像兜头浇下的冷水,将我所有的自信泡沫彻底冲散。但只要篮球重新回到手上,原始的肌肉记忆又被唤醒,不由自主的向球场走去。

  祸不单行,伤病成了篮球路上的另一只“拦路虎”。脚踝韧带撕裂、眉骨破裂、门牙断裂……它们让我错失了许多磨砺的机会,也无法与兄弟、队友并肩站在球场,内心满是苦闷与焦虑。康复训练时,从重新下地行走、慢跑到尝试跳跃,每一步都伴随着急切和懊悔。心情最低落时,也曾暗暗发誓再也不碰篮球。然而,终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一旦能跑能跳,我又会抱着球回到那片场地。伤病与失败一直是篮球场上的必修课。

  幸运的是,篮球教会了我坚持和“接受”——拥有接受失败作为常态的坦然,拥有接受伤病作为意外的淡然。因为喜欢篮球,即使跌倒一百次,还能第一百零一次站起。

  我为我喜欢的东西大费周章,所以我快乐如斯。接触篮球近十年,练球的枯燥、比赛的胜负、交友的温暖、伤病的磨砺都是我与篮球的对话。于我而言,篮球早已超越一项运动。我时常将它当作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脆弱与坚韧;我习惯将它视为一方港湾,赐予我健康的体魄与宝贵的情谊。我无法与之割舍,因为它贯穿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在我身心迅速成长的时光里,成为一味“良药”,塑造我的个性与品格,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当初那个坐在电驴后座的小男孩一定未曾想到,从第一次笨拙地拍下篮球那一刻起,那“砰砰”的跳动,便成了自己与世界共振时,最踏实的心跳。

  (作者:欧阳平陵)

标签:
责编: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