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讯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及全国体育系统先进表彰大会于11月10日在广州举行,江苏省共有200个单位、133位个人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两项数量均位列全国各省首位。这些先进典型是江苏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实践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为全省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加这次表彰大会的12位代表来自江苏省群众体育领域各条战线,实绩突出。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励建安长期致力传播体卫融合理念,倡导开设国内首批运动康复门诊,研发运动处方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冠康复方案,近十年还以高龄完成100多场全程马拉松;张家港作为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构建了“城区5分钟、中心镇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5.72平方米,经常锻炼人口比例58.6%;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党总支书记胡芸以“智慧足球”打造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仅向苏超就输送11名运动员;常州体育医院建成体卫融合三级服务网络,累计为近10万人次慢病人群提供运动干预,93%超重肥胖人群指标显著改善,连续七届承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沛县打造“一镇一品”乡村赛事矩阵,年办群众赛事110余场,“村界杯”农民足球赛入选全国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这些先进典型用创新与坚守,为江苏群众体育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江苏省始终把全民健身作为民生重点工作,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体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健身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全省已建成体育公园(广场)1400多个、健身步道5.23万公里,体育场地总数达36.37万个,总面积3.8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46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农村乡镇“15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均超 95%,基本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健身”。二是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升级,每年1.5万项次以上全省性群众赛事覆盖各类人群,全省共有乡镇(街道)以上体育社团7732个,民办非企业3370家,在体育部门备案登记健身团队数1.8万多个,常年有1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年均服务人次超过2500万,192家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覆盖城乡,2100多名运动处方师活跃一线,在全国率先构建公益惠民的体卫融合新模式。2024年,我省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中位列全国第一。三是群众健身热情持续高涨,通过完善场地设施、丰富赛事活动、强化科学指导,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已达46.3%,科学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逐步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想运动、爱运动、参与运动”已成为江苏群众的普遍共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热度持续推高,516名球员来自外卖骑手、幼儿园教师、煤矿工人等不同职业,跨越草根与职业界限,截至11月1日决赛,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243.3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22.2亿人次,微博、抖音等平台话题播放量超818亿次。
全民健身肩负着筑牢健康根基、凝聚奋进力量的时代使命。接下来,江苏将以推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持续加大投入,丰富服务供给,着力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建设贴近群众的体育场地,突出加大群众亟需的球类运动场地建设;办好各类大型赛事、品牌赛事及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不断完善覆盖全省、上下衔接、城乡贯通的群众性赛事活动体系;夯实基层体育组织基础,鼓励体育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体卫融合,进一步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体育改革创新,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让群众健身更便捷、更科学、更有获得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吕翔 童棹凡 吴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