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讯 为期6天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航空模型项目决赛在广东深圳激情开赛。江苏航模队在赛场上表现亮眼,斩获F9U无人机竞速(团体)冠军、F3K遥控手抛滑翔机(团体)季军以及F9A无人机足球(5人制、B球)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在全国23支代表队的激烈角逐中彰显了江苏航空运动的底蕴。

“这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我们是从零开始组建的队伍。”江苏省航空运动协会会长陈春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备战此次全运会,江苏严格对标赛事标准开展全省选拔赛,在项目设置、赛事评分、裁判选派等环节精准衔接全国赛事要求。考虑到省内无专业航模队伍的现状,协会根据赛事需求重新遴选选手,最终组建了一支16人的参赛队伍。

大湾区低空经济发达、无人机企业集聚的竞争环境,东道主有着雄厚的实力,为此江苏队制定了精准的参赛策略。“大疆等知名企业扎根于此,广东队在无人机项目上优势明显,所以我们集中最优选手冲击团体奖项,提升竞争力。” 陈春宁介绍,这一策略在预赛中就收获成效,江苏队成功拿下F3K遥控手抛滑翔机团体赛金牌。然而决赛场地设在广东某高尔夫球场,开阔的草坪上错落分布着沙坑与果岭,与江苏训练时的平坦场地差异显著;加之比赛当日深圳天气原因,气流的不稳定让滑翔机在空中多次出现小幅颠簸,选手需频繁调整遥控器参数以保持飞行轨迹,最终该项目遗憾摘铜。“风况比预想复杂,选手们为了稳住滑翔机滞空时间,手心都攥出了汗,能拿到季军已经拼尽了全力。” 陈春宁补充道。

江苏队领队王剑告诉记者,在F9U无人机竞速团体赛中,赛场设置了高低错落的障碍门,无人机需以最快速度完成绕飞,其间触碰障碍门将被罚时2秒。江苏队邵传圣、薛沈劼弈、耿子馨三位选手凭借默契配合,在决赛中展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以824.19分的总成绩击败东道主广东队,强势夺冠。“比赛时全场都在喊加油,无人机的嗡鸣声、观众的欢呼声混在一起,那种紧张又热血的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 耿子馨赛后难掩激动。
由镇江组建的 F9A 无人机足球队伍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比赛场地为长18米、宽12米的封闭场地,5人制的对抗中,选手需操控搭载特制防撞装置的无人机,将直径30厘米的B球撞入对方球门。江苏队以预赛第九名的替补身份晋级决赛,面对浙江、河南等拥有多年参赛经验的传统专业强队,队员们赛前每天进行高强度模拟训练,反复打磨传接球配合与防守战术。“我们从替补一路拼到第四名,每一场比赛都像在‘打怪升级’,队员们互相鼓劲的样子,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领队王剑说。
此次江苏队的集训过程充满了坚守与支持。由于参赛选手中学生占比较高,队伍采用分散集训模式,“我们协会在竞赛器材、食宿、交通上做好备战工作,不少学生主动牺牲周末和晚自习时间投入训练,家长们不仅全程支持,还会帮着记录训练数据,他们的付出是队伍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此外,省体育局、省体总会也在备战期间给与很大的支持,“连续开了几场赛前动员会,不仅仅在经费上保障,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相关领导亲临现场指导竞赛,分享竞赛经验等。陈春宁说。
据悉,本届全运会航模项目共设置6个竞赛类别,涵盖无人机竞速、遥控滑翔机等多个领域,兼具专业性与群众性,吸引了包括港澳代表队在内的281名选手参赛。在国家科技实力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航模作为航空航天技术的“微缩载体”,不仅直观展现空气动力学等核心原理,更成为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搭建起“科技梦”与“体育梦”之间的桥梁。
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航空运动普及工作,通过品牌赛事建设、培训考核体系完善、航空飞行营地打造等举措,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省航空运动协会积极开展校园辅导员培训、航模社团辅导等活动,连续举办高等院校航空模型培训班,让航模运动进校园、进高校,收获了师生与社会的广泛好评。“我们希望以航模运动为抓手,为航空航天领域培养后备人才,让江苏航空运动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浪潮中实现更高远的发展。” 陈春宁表示。
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记者 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