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枚单项金牌的依次决出,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决赛全部结束。江苏东大智能队收获单项2个亚军、3个第四名、1个第七名,以及团体2个第五名的成绩。赛场上,江苏选手敢拼敢打,不到最后不言放弃,展示出业余选手不输专业选手竞技精神的风采。

老将新秀 诠释热爱的力量
比赛当晚,市民从各地涌向场馆,观看这场全国最高规模的业余乒乓球赛事。最后一场是男子25-40岁组3-4名决赛,江苏东大智能队柳凯悦对阵北京队李鸿渐,随着双方不断对拉、进攻、削球,比赛激烈进行。面临1:2落后的局势,小将柳凯悦不急不躁,一分一分去拼抢,现场观众纷纷为这位来自外省的球员加油助威。虽然最后没能逆转,但他的精彩表现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欢呼和掌声。

柳凯悦今年刚满25岁,是苏州一家银行职员。小时候由于体弱被父母送去少体校学习乒乓球,“本意是希望我能强身健体,没想到参加比赛也出了成绩,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柳凯悦工作之后依然没有放弃打球,只要有空就去球馆来几局。后来代表省乒协参加全国业余球王争霸赛,拿了单打冠军。通过江苏省选拔之后,今年4月,柳凯悦正式开启了人生首次全运之旅。“预赛之前,我一直边上班边训练,现在回想起来那1个多月也是蛮辛苦的。”柳凯悦表示,为了兼顾工作和训练,省乒协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后来柳凯悦以预赛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拿到决赛入场券,虽然最终获得第四名,但对于首次参加全运会的他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成绩。
相比之下,今年61岁的张强和56岁的张瑞霞可谓“身经百战”的老将。他们二人都参加过天津全运会,当时的张瑞霞一举拿下团体和单打40-49岁年龄组两枚金牌,张强遗憾止步于16进8。时隔8年,他们两人依然保持初心,坚持比赛,最终双双获得各自年龄组的亚军。

全运会的赛场,从来不只是巅峰的角力,更是热爱的交响。无论老将还是新秀,他们因为热爱乒乓球共赴赛场,每一次挥拍、每一次发球,都诠释着热爱的力量。
多措并举 全周期保障备战
江苏东大智能队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流的后勤保障、扎实的运转和科学的集训备战体系。
选拔过程注重全民性和群体性,考察的选手不仅技战术水平高,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昂的参赛热情,最终选出的队员涵盖教师、企业家、退休职工等多个职业,真正体现了“群众赛事群众参与”的特点。
预赛和决赛备战期间开展了两场集训,教练团队针对每位选手的技术弱点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帮助74岁选手汪黎清克服大赛紧张,积极调整心态,随后她在女子团体一场比赛中,拿下了关键的一分。另外,在男子团体决赛阶段的小组赛中,江苏选手曹振东不慎受伤,幸好随队队医及时到场处理,帮助他完成比赛。
激发活力 深化改革有成效
江苏东大智能队在本届全运会上的精神面貌和风采,某种程度上也是江苏群众体育深化改革成效的体现。

以江苏省业余球王联赛为例。“爱乒才会赢”江苏省球王争霸赛是省体育总会的品牌赛事之一,受到全省乒乓球运动爱好者的广泛关注。随着赛事组织模式不断创新,江苏省球王争霸赛在全省举办了13个设区市分站赛+1场总决赛,带动全省开展乒乓球运动,进一步扩大了品牌赛事的影响力,真正做到全民参与。

同时,结合“国球三进”工作,江苏在各地相继组织开展了“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国球进校园”等一系列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不断夯实基层乒乓球场地设施建设,丰富乒乓球赛事活动供给,扩大乒乓球项目参与人群,激发了更多市民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促进了乒乓球运动在江苏的普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