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讯 近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象棋、国际象棋项目预赛分别在山东泰安、北京怀柔落下帷幕,江苏共有21名棋手获得决赛资格。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且影响最为广泛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自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起设立群众比赛项目。本次象棋项目预赛设有男子个人公开组、女子个人公开组、混合团体公开组、男子个人业余组、女子个人业余组、混合团体业余组等6个组别,吸引了来自30个省区市及3个行业体协的33支代表队、近300名运动员参赛。比赛采用7轮积分编排赛制。经过比拼,江苏共有10名运动员入围了公开组混合团体、公开组女子个人、业余组混合团体和业余组男子个人的决赛。
而在国际象棋项目上,江苏也收获颇丰。据悉,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国际象棋项目设有男子个人公开组、女子个人公开组、混合团体公开组、男子个人业余组、女子个人业余组和混合团体业余组六个组别,根据规程相关规定,男子个人公开组、女子个人公开组、男子个人业余组、混合团体公开组和混合团体业余组5个组别均录取前10名进入决赛,女子个人业余组录取前11名进入决赛。经过9轮激战,江苏共有14名棋手参加了全部组别比赛,共有11名棋手成功晋级六组别决赛,成为预赛阶段最大赢家。江苏队张潇排名女子个人公开组第三位。混合团体公开组方面,江苏队排名第三晋级决赛阶段。
作为中国象棋强省,老一辈棋手如徐天红曾经威震中国棋坛。张国凤、伍霞、王斌、徐超等国际特级大师在中国棋坛取得过不俗的成绩。而在国际象棋项目上,江苏作为我国老牌强队,六十年来长期稳居全国前列,先后培养出徐俊、侯逸凡、谷笑冰、阮露斐、沈阳、周唯奇、郭琦、韦奕、林晨、余瑞源等多名国际特级大师,多次取得国内外优异的比赛成绩。除了竞技实力的卓越,近年来,江苏大力推动国际象棋运动的普及发展,群众基础日益浓厚,这一被称为第二“国际语言”的项目“飞”入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家,也为国际象棋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