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广告.jpg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筑牢人民健康根基
2024-10-16 14:37:00  来源:《群众》杂志  
1
听新闻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全民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全民健康就要有全民体育,全民体育才能出强的竞技运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全省体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大群众参与运动健身的热情持续高涨,体育已成为江苏人现代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补短板,提升场地设施保障效能

围绕更充分、更亲民、更便捷,统筹推进场地设施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打造“举步可就”“处处健身”的运动条件。

补建设之短。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联合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配套体育场地设施等法律规定;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商业设施等既有建筑以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因地制宜改建体育场地设施。

补管理之短。统一部署全省室外健身设施器材管护清理规范工作,各级累计投入近4亿元,对问题器材进行维修更新和迁建。建成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平台,建立“建设、管理、养护”服务机制,对全省9.2万个站点、59.6万件器材实施“一键报修”闭环管理,完好率达92.83%。

补均衡之短。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体彩公益金统筹,促进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苏中、苏北地区场地设施不断提质升级,绝大多数乡镇建有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建有篮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台,一大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较大自然村配有健身设施。落实全龄友好理念,推进适老、适幼、适残等各类人群场地设施建设供给,营造无障碍体育环境。

增活力,推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抓住关键要素,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活跃度,让健身锻炼、运动休闲、观赛体验逐步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新风尚。

多措并举,让健身组织活起来。深化体育社团分类改革,加快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进程,提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省市县乡四级体育总会架构,支持以草根社团、民间健身团队等为代表的基层自治性体育组织发展,推动体育组织向基层延伸覆盖。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乡镇(街道)以上体育社团7621个,民办非企业1.5万余家,在体育部门备案健身团队1.8万多个。

优化指导,让赛事活动热起来。省本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各地承办高端国际赛事、精品竞技赛事和大众特色赛事。持续开展“魅力江苏最美体育”“行走大运河”健步走、老年人体育节等省级大型群众性赛事活动。支持各地开展民间业余联赛,推动形成沛县“村界杯”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赛事活动。今年1—7月,全省共举办国际赛事34项,全国赛事194项、省级赛事265项,覆盖各类人群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776场。

激活队伍,让健身指导多起来。出台《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积分奖励规则(试行)》,依托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台,通过在线注册、培训、打卡、审批等形式,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活力。目前平台活跃人数6.1万人,累计签到523.3万人次、志愿服务打卡456.6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509.6万小时。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全民健身日,组织动员全省10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健身技能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宣讲等活动。

建标准,完善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

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市场三者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

明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制定《江苏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修订《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府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引导各地制定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和服务目录,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明确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责。

规范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供给。制定《关于促进和规范江苏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本级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暂行办法》等制度举措,出台《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规范》《江苏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指南》等标准规范。加强和规范全民健身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化,保障全民健身服务市场健康有序。

健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统筹协调科研院所、体育明星、运动达人以及媒体平台等各类资源,加大科学健身方法研创与投放力度,多渠道、常态化推送科学健身和常见慢病运动干预方法,其中《科学健身100期》系列短视频通过手机移动端、电视端、户外大屏海报等服务网络发布,覆盖全省2500万家庭用户,全网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持续开展公益健身讲座培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每年组织百名体育冠军走进百个美丽乡村,把科学健身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促融合,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深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单位,积极探索实践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充分盘活资源,推进运动促进健康载体建设。依托卫生医疗机构、体育科研院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社会康养机构等,推动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全省共建成27个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100个省级基层慢病健康干预试点单位、125个市级及以下运动促进健康中心。

创新政策举措,提升健身健康服务保障水平。协调相关部门将运动医学指导纳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为医院开具运动处方提供收费依据;推动部分医院将体适能检测纳入健康体检项目,提供个性化运动处方服务。探索将运动干预纳入基层慢病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提供“检测—评估—指导—锻炼”一站式健康服务。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南京体育学院建设国家级运动处方师培训基地,共培养运动处方师1700多名。指导省内体育院校加强与医院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体医兼通型人才。

强组织,凝聚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全民健身工作主体责任,为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将全民健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长三角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要战略安排,制定出台《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自2021以来,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列入省委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坚持整体联动。协调有关方面将全民健身纳入健康江苏、文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等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恢复和扩大体育休闲服务消费等扶持政策20余项。先后与教育、工信、农业农村、公安等10多个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行业人群健身。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和场地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鼓励发展在线健身、网络赛事、线上培训等新型业态,拓展数字体育生活新图景。推动一级及以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审批“一网通办”,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电子证书发放,开展注册确认工作试点。

标签:
责编:张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