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将中考体育从50分提升到100分,云南成为全国首个“吃螃蟹”的省份。在云南就《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举行听证会后,陕西省推出新的中考方案,同样增加了体育的比重。
这次落实到分数上的重视,是自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后,再一次对体育“第四主科”面貌的刻画。
然而,提50分是否能真正实现体育的“主科地位”?关键在于分数能否换来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体育重要程度的认知,从而真正撬动学校体育的天平,帮助学生由“被动应试”向“主动锻炼”倾斜。
警惕“以考定教”
根据《方案》,云南体育中考的100分由初一20分、初二40分、初三40分三部分构成。每学年得分均由上学期得分、下学期得分和竞赛加分组成;将考试由原来的“三年一考”变为“一年两考”,每学期均采用“随时考”和“定时考”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包括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和竞赛加分4个部分。
“相比以往单一的以技能为主或以身体素质为主的考试,这个考试内容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上体育课后的状态。”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对记者表示,考试时间的调整也给了学生在3年过程中成长的机会,考试将更加注重过程性,避免一考定成绩。
但钟秉枢也注意到,在考试内容中有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已经涵盖的内容,重复测试或许会加重学生的考试负担,他建议,可以直接引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结果,把精力更多用于改革和强化专项运动技能的测试,“专项技能需要真正和‘掌握一两门运动技能’联系起来,而不是把运动技能割裂成运动动作。”
以足球考试内容为例,七年级为颠球、1分钟正面挡板传接球、运球绕杆射门;八年级为颠球、定点踢远、挡板传接球转身运球绕杆射门;九年级为1分钟正反挡板连续传球、定点踢准、两侧挡板传球接运球绕杆射门。若延续以往“以考定教”的情况,这样的专项技能测试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环节的割裂。
“如何做好专项技能测试特别需要技巧,否则就会出现不同年级学不同的考试内容,几年下来学生什么技巧都考了,足球考试分数很高,但依然不具备上场能力。”钟秉枢表示,“教改强调学科的教学需在情景中完成,因此,运动技能的考试如何把真实情景跟这些环节有效结合十分关键”。
“我们的好多体育课是不出汗的,大多数学生学了12年,甚至14年的体育课,一项运动都不会。”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不少地方对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的考察,远远达不到正常体育比赛的基本要求,“考试除了考学生单个技术外,更应该考察学生的比赛能力,体育运动如果缺乏对抗和比赛,学生不仅无法完整掌握运动技能,也完全感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体育精神和人格培养的锻炼。”
“考试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就是真正的‘应试体育’。”季浏强调,在实施体育提分政策,形成整体趋势前,要警惕“以考定教”带来的弊端,“如果不将思想转变为‘以教定考’,‘100分’或许会加速学生对体育课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对体育项目丧失兴趣,产生与体育中考改革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
希望“雨点”尽快落下
2020年秋季入学的云南初一新生将成为首批“体育中考100分”的践行者。这一消息对当值体育老师而言“痛并快乐着”。
“这是体育老师的高光时刻。”从教近30年的体育老师钟伟(化名)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体育在升学评价体系中所占份额不高,正是各学校在增加课时、补齐师资、提升硬件设施等方面缺乏直接动力不可忽视的原因,但作为《方案》的执行者,这些需要时间清理的积弊也正成为他跟上改革步调遇到的绊脚石,“开学已经两个月,‘雷声’让我们很振奋,现在期待‘雨点’尽快落下。”
基层体育老师期待的“雨点”最先在于课时。“《方案》中对于学生的考核内容不是特别难,但要保证学生能达到考核要求,还需在一周三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2节课,如果课时难以增加,希望能挤出下午放学时间给体育老师适当为学生补课。”钟伟表示,从教多年,他切身感受到学生体质“一届不如一届”,他以长跑为例表示,20年前女生800米满分为3分20秒,“现在已经调为3分38秒,很多孩子仍难达到,不提新生,初二的孩子还有不少连4分20 秒都达不到,男生的情况更糟糕。”在他看来,如果再加上对运动技术的强调,势必需要学校给予学生更多运动时间的支持。
“提升课堂效率,分班上课也很重要。”体育老师薛丽萍(化名)表示,她所在的学校一度实行男女生分开教学,但随着体育师资紧缺和场地条件老化等问题显现,一位体育老师面对的学生数量陡增,教学效率明显下降,“一节文化课,老师出道题,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做,但体育是室外教学,场地器材有限,老师还要逐一规范动作,这些特殊性需要学校给予更多关注”。她表示,如果校领导、文化课老师及家长无法尊重体育规律,仍按文化课的评价体系评价体育课,提高中考分数带来的“压力”也许会先于“地位”让体育老师感受到。
但在季浏看来,在等待政策“雨点”落下的过程里,体育老师可以先尝试改变现有的课堂,“不少学校的体育课是一种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课堂’,体育课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安排离科学、有效还有不小差距”。
增加体育中考分值,促进全社会来重视体育,从而引导学生积极锻炼,“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季浏表示,“有质量的体育课堂是让体育中考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的基础”。
体育中考“考的是学校体育”
“中考体育绝不是像语文、数学、外语那样专注于检验课程教学结果,还包括了学生体质健康的部分。”钟秉枢表示,既然要挥舞考试的“指挥棒”,就需要扩大对中考体育的认识,“体育中考不是体育课的中考,而是涵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上体育课教学效果的考试。”他进一步解释,“实际上是对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对大体育观的考核”。
根据《方案》,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监测包括: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视力,这三项每学年监测一次。赋分方式是通过学生自身初一、初二、初三健康指数的纵向对比进行赋分。
“重视学生健康非常好,但一定要明确体质健康不是单靠体育课就能解决的。”钟伟表示,希望“雨点”落下时,能对体育老师的课程评价加以明晰, “如果动作标准不达标是体育老师的责任,但健康指数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我们一起动起来。中考提分确实调动了体育老师的积极性,但大家重新认识体育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现在很重要的问题是家校体育工作做得不好,我们往前拉一下,家长往后拉两下,包括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是一样,需要给体育更多发挥教育作用的空间。”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体育考试改革要考出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功能,而且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力度,才能把体育考到家长、学生、校长以及其他教育同仁的心里头去,要认可,要重视。”
在钟秉枢看来,此次提升的是中考体育的分值,但需要随之作出反应的不仅是中学校园,例如,近视的预防、养成体育兴趣等需要从小学甚至更早抓起,高校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也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培养单位必须关注国家政策和实际要求的变化,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中要有意识地增加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技能测试方法、体质监控方法等,让我们未来的体育教师能很快胜任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