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已成为江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泰州进行的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上,由专业运动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社会俱乐部等三个不同路径培养出来的青少年选手,俨然成为赛场上的主力军。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三轮驱动”才能保持江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体育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入手,将融合发展的理念思路转化为制度性举措,加快构建“体育+”的发展新格局,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改革成为先行一步的“探路者”和“新驱动”。
人才培养 社会俱乐部模式成新动力
四年一度的省运会青少年比赛,承担着挖掘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本届省运会,在设项更加全面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俱乐部组的赛事,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省运会,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体育部门的改革和发展,培育和健全社会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努力打造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举国体制几乎成为体育系统内循环体制的代名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体育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进程。不久前,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三大主要阵地,其中之一就是通过社会体育俱乐部,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棋类、攀岩、击剑、羽毛球、足球、轮滑、滑板等项目都有社会俱乐部的贡献。以东道主泰州为例,该市游泳、围棋、快乐体操、跆拳道等项目都是通过社会力量联合办队形式组建的。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省运会击剑项目俱乐部小选手成了比赛的“主角”,南京、常州等地部分选手实力超过了运动学校的对手,社会俱乐部成为江苏击剑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早已响彻大江南北,由该俱乐部选手为班底组成的南通代表队,在省运会各个组别比赛中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多次出现大比分战胜对手的情况。另外,攀岩项目参赛队伍几乎全部为社会俱乐部;羽毛球、棋类等多个项目都有诸多来自社会俱乐部培养的选手。该负责人表示,“社会俱乐部培养出来的选手以及其培养模式,已经通过省运会舞台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融合发展 公共体育服务更加多元化
社会力量办体育,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以及体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社会力量在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等多个领域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尤其是在场馆建设和场馆运营方面的作用,使得场馆又成为社会体育俱乐部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社会力量已成为江苏体育场地建设和运营的“生力军”。4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淮安等地的高架桥下面“长”出一座绿意盎然的体育休闲公园。或许也没人想到盐城的废旧厂房会被改造成体育场馆,供社会体育俱乐部训练和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环球港是江苏首批体育综合体,该综合体内含赛车、篮球、攀岩等多个运动项目,据了解,该地完全由企业打造运营,既成为当地百姓健身休闲好去处,还吸引多个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入驻。苏州的广济北路体育公园、无锡融创雪世界等,都是由社会力量运营,创新探索得到了体育总局相关领导的肯定,
社会力量办体育,为传统体育发展模式注入了新活力,也确实实现了百姓、政府、企业三方共赢,促进了江苏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顶层设计 政策引领社会力量办体育
做好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体育事业更高质量发展。《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快社会力量办体育步伐、提高全民健身意识等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孵化社会力量快速成长。在政策扶持方面,江苏每年发放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其目的也是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体育事业的发展中。2021年江苏体育消费券发放过程中,包含1000万元社会体育俱乐部消费券,领券的青少年到社会体育俱乐部参加体育项目培训班或体育类夏令营时,可使用社会体育俱乐部消费券实时冲抵消费金额,这也大大提高了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
江苏体育部门还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突破口,扶持社会力量承接承办赛事、体育培训等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值得关注的是,江苏体育主管部门还鼓励退役运动员到社会俱乐部工作,提高俱乐部的专业技能,提高俱乐部的竞争力。江苏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江苏体育通过改革创新,凝聚社会力量,吸引社会力量向体育领域注资,夯实了体育基础,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已形成了多元主体办体育的大好局面,为体育强省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