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体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花费一定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对于学习有益而无害。同时,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多运动才能让孩子更安全。其实孩子运动与不运动,几年下来状态相差还是比较大的。从小坚持运动,不仅能让孩子有个好身体,最重要的是,很多东西不用强调,孩子在体育运动中自己就能学到。
选择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
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应该怎么选择运动方式?河北师范大学教授赵焕彬认为,对于幼儿体育而言,无论开展什么项目或体育活动,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来计划,包括身体发育情况、心理发展情况、感官系统等进行综合考虑,否则容易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
赵焕彬表示,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适合一些低强度、高密度的活动,因为强度过大的运动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展,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在他们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说:“我近几年一直在做关于功能性动作教育的研究,幼儿功能性动作教育是根据幼儿生长发育、动作发展和机能提高规律,依据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确定的动作属性,对幼儿身体成长、认知、情感、性格等全方面发展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的教育过程。”
有研究证明,动作能力强的幼儿更可能成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个体,而动作发展出现障碍的幼儿在未来参加体育活动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挫败感会造成“消极循环”,使这类个体参与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最终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动作发展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动作发展也成为解读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新视角。
赵焕彬说:“幼儿期是培养孩子终身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最佳时机,此时培养动作能力和运动兴趣,更有利于孩子接受。其次,幼儿期也是孩子身体发育和智能发展的起步阶段和奠基时期,更是未来生活习惯定型的初期,其间获得的经验易于巩固和长久。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幼儿在成年后大都不会出现肥胖症状,并会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赵焕彬还提到了功能性训练器械的作用。这些器械具有简便、实用、丰富等特点,其中颜色多样、细小轻便的训练器材居多,例如软梯、灵敏圈、多角球等。这些器材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练习时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保证练习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将功能性训练理念与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相结合,也为丰富幼儿动作发展方法、增强幼儿体育内容的科学性等提供了新思路。
建设更多适合孩子的健身设施
在公园里经常可以看见孩子玩成年人的健身器材、体育设施,赵焕彬认为孩子运动的身影出现在成人健身设施上,一部分原因是城市公共儿童运动场地暂时不能满足儿童运动的需求。他说:“近年来,儿童健康失调、感统失调的问题增多,高低肩、长短腿、小胖墩等的增多,都与童年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没有养成运动习惯有很大关系。”
日前发布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建立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培养未成年人参与体育项目兴趣。赵焕彬认为,全民健身不能忘了孩子。社区、公园等作为儿童户外活动的重要区域,应增设适合儿童运动的公共场地设施,以便健身“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习惯。“儿童户外运动其实不需要多么专业或是功能齐全的设施器材,关键是适合。秋千、平衡木、滑梯、梅花桩都能让孩子们享受运动的快乐。”赵焕彬说,“要保障儿童户外运动设施使用安全,首先应完善相关建设和使用标准。同时,做好儿童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统计和监管工作,将其纳入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维护范围。”
比起初高中的体育运动,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爱上运动。体育除了给人好身体、好精力外,也传递了一种精神——竞争、合作、公平、责任感、坚持不懈,能够让孩子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