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1城市体育空间论坛暨体育公园专题分享会”在上海召开,体育官员、学者专家、行内从业人员共同聚焦全民健身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热点话题,找寻行业发展新机遇与新势能。
政策红利带来历史性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36号文件”)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标志着健身器材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纪元。
就在观望者思量“36号文件”要如何落地时,今年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给出了具体答案。
分享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表示,《方案》里列出了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六大建设任务,体育公园排在第一位,它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体育公园研究报告首发
面对新机遇、新趋势,行业该拿出怎样的姿态予以应对?作为体育用品行业思想的引领者,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牵头组织,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全民健身器材专业委员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合作,今年开展了全国体育公园专题调研,并形成了《2021全民健身体育公园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会上,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郝虎山代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全民健身器材专业委员会向行业公布了该份《报告》。
《报告》显示,2003年,我国公园中配置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计5712个,仅占全国各类体育场地总数的0.7%;十年后的2013年,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后,该数据上涨至21013个,占当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总数的1.3%,体育公园的量变并不明显。自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体育公园作为群众体育的新载体,开始被纳入各省市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之中,各级政府也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地方财政性资金,逐步加大了对体育公园建设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广东、江苏和重庆等地着力发展社区体育公园,三地共建成社区型体育公园近3500个……全国各地的体育公园建设呈现区域化集中发展的新态势。
郝虎山表示,这份后疫情时代基于全民健身及运动场地设施这一细分行业的首份行业调查报告,不仅将洞察行业未来五年的机遇“趋势密码”,更为各地政府和从业企业在确定战略方向、制定发展规划时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和决策依据,引领全民健身设施行业未来发展走向。
破解“规划建设运营”难题
针对行业普遍存疑的“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等问题,分享会上邀请了来自江苏、青岛、合肥和武汉等地的体育官员和企业代表介绍了建设和运营的经验。
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柳昌贵以《加快体育公园建设 促进江苏体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江苏省体育公园的发展现状、经验与建议。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刘芯介绍了国外体育公园建设方法、思路与后期运营状况。
青岛英派斯、舒华体育、武汉昊康等企业就坐落在我国不同城市的三座体育公园,分享了他们建设与运营的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与参考。